發文作者:Silver | 星期一, 1 九月 2008

濫於嘗試

別誤會,這裏談的並非衝鋒陷陣、胸前一個勇字的清兵,而是動輒言「試」的傢伙。試字當頭者,老是喜歡叫人試試看、試試想、試試做,總之統統要試。

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,濫用或錯用「嘗試」十分常見,例如我給你來電卻找不著你,英文是I called but could not reach you,而非不少人口中的I tried but failed to call you。I tried to call you只可接上but I could not really remember your number、but the connection was spotty一類連電話都撥不通的原因,如果切切實實打通了,請準確言之;如果真的幹過某事,請別閃爍其詞。

語不精言不準還算小事,胡亂「嘗試」所產生的副作用,才是最挑動聽者神經的。不知何故,「嘗試」在某些時候已成為遁言 (hedge),與may、would、could等情態助詞 (modality) 一樣,有避險、謹慎表達的作用,於是許多人有理無理,請人家做事每每順帶一「試」,生怕自己頤指氣使,多多得罪;但這表達方式是否適合每個情況、每種關係?身處工作環境,我賓你主,你是否需要時時刻刻,委派每個任務都著我去試?而且嘗試嘛,不帶威懾不必迫使不求許諾,或成或敗,多麼輕鬆,你是否真的容我嘗試?有的事情千篇一律,我早已領教無數,熟習得閉眼摸黑都會做,怎麼還要嘗試?或許你認為這是客氣、委婉,我卻覺得是看扁、侮辱。其實想人家幫忙,「請你」在前「謝謝」在後,已經很禮貌了。

那天一個討厭的傢伙鬼鬼祟祟發短訊過來問,Do you wanna try the(應該是a)Chinese-to-English translation job? 我失笑,你這門外漢才要try呢,當下便引Yoda名句回之,Do or do not. There is no try.


回應

  1. 我想用「try」也有點「應付挑戰」的意味,或者人家覺得那份作業很有挑戰性? 😛

    有時候,Cable的客戶也很「濫於嘗試」 — 以為新出產品的披露文件大同小異,便自行試譯,通常虛耗大半的timeframe後不知是接受失敗或是無心再戰,便把「半成品」交給Cable接受。結果Cable要在迫近的死線之前審閱客戶的功課,一方面要盡量提升翻譯質素,另一方面又要顧全客戶面子不能明顯大改,許多時候還得在餘下部分依循前譯的壞例,真不得不說是一個「EQ的挑戰」。

  2. 銀姨近日戾氣愈來愈重,"try 一 try" 多吃點da dolce降降心火吧~~ XDDDD

  3. 有時候,Cable的客戶也很「濫於嘗試」 — 以為新出產品的披露文件大同小異,便自行試譯,通常虛耗大半的timeframe後不知是接受失敗或是無心再戰,便把「半成品」交給Cable接受。結果Cable要在迫近的死線之前審閱客戶的功課,一方面要盡量提升翻譯質素,另一方面又要顧全客戶面子不能明顯大改,許多時候還得在餘下部分依循前譯的壞例,真不得不說是一個「EQ的挑戰」。

    有時客人全盤推翻你的付出,寧願自己亂改,或是依循壞譯、錯譯,你真拿他沒輒!外行人管內行人,就是翻譯行業的感慨。

  4. 翻譯這個行業夠歷史悠久,卻越來越為人忽視,不是因為社會發展趨勢而式微,而是你說的外行管內行,行業功能和質素都給壓垮了。

    譬如說,主管把「熱水器爆炸」改為「熱水器發生爆炸」,還意得意滿,跟你說要多注意。從前,恨不得馬上捅死對方,現在只能一笑置之。

    對了,你道「捅」「插」「戳」三詞用法上有何分別?

  5. 對呀,不在其位不謀其政。常告誡自己做好本分,餘下的就交給決策人,發現對方有過,諫之,僅此一次;遇上冥頑不靈者,棄之,無謂糾纏,反正後果自負,與人無尤。

    「捅」、「插」、「戳」語意有所重疊,故用法亦見相通,如表達穿過另一物體的意思,則「捅穿」、「插穿」或「戳穿」都分別不大;但「捅」和「戳」本身「殺傷力較強」,破壞、傷害的含意較明顯,而「插」則除了解作刺穿,還可指擠入、貫通而不損害(如插花、插班),用法和配詞都較廣。

  6. 抱歉晚覆了。

    「捅」、「插」、「戳」再加上「刺」在語意上確有一些重叠之處,若要區分,可以這麼看:

    「插」最為中性,把長條或片狀物件放進、擠入、刺進、穿入都可說「插」,也不限於運動方向,即從上往下、從下而上等都可,殺傷力較低,所以翻漢英詞典,最常給出的譯文是 stick into、insert 之類。

    「刺」指以尖物進入或穿過,英語就是 stab、stick、puncture 之類。

    「戳」指用長條物頂端穿過或觸動,「捅」除作戳/扎解外,亦指碰或觸動,故要「進入或穿過」時,把兩者譯成 jab、stab、poke 等均可;解「碰或觸動」時,nudge、dig 等一樣可以。要摳字眼,就是「捅」專指從前面(多是近距離)方向刺去(「捅一刀」就是從對方正面刺進,從背方施襲只能說「插」「刺」),「戳」就沒有這種意思。

  7. 謝謝Wordy兄的仔細分析。

    要咬文嚼字的話,我覺得「捅」字似乎用於「向前面」多於「從前面」,也就是說「前面」是相對於施行者而非受者而言。

    另一點就是,似乎「插」字也可用於非破壞性的情況(如插匙開鎖),而其他各字多帶點破壞性。

    以上不知然否,也不知有沒有甚麼工具書可以查證,只是Cable一己之見,如有不妥還望斧正。

  8. 顯然我今早未回魂……

    綜合你的提示,這樣寫或許明白一點:

    施行者與受者相對,施行者向受者(近距離)施襲,或說「施行者向受者正面(近距離)施襲」。

    對,所以說「插」有放進之意。

    詞典多不會把這些微小區分寫進去,靠的是老師、同工、學長等代代相傳。詞書編輯不一定知道,另外也太繁鎖,或涉主觀成分,容易招來批評、反彈。

  9. 施行者與受者相對,施行者向受者(近距離)施襲,或說「施行者向受者正面(近距離)施襲」。

    我的意思是,「捅」字似乎未必限於正面施襲,譬如說「在他背後捅上一刀」似無不妥,相反卻很少說施襲者「往後捅一刀」的。

    詞典多不會把這些微小區分寫進去,靠的是老師、同工、學長等代代相傳。詞書編輯不一定知道,另外也太繁鎖,或涉主觀成分,容易招來批評、反彈。

    對,我與Silver總覺得英文語用規則無論大小,多有啞老師可以請教,但中文這方面的工具書卻可謂鳳毛麟角,頂多也不過是「常見語誤」一類缺乏系統的介紹。有時遇上意思分歧,沒有辭書依傍,實在難以說服對方,徒呼奈何。

  10. 關於「捅」,我想就是受師長和個人語感支配,自己僅用於正面施襲的情況。翻譯時,如果原文語焉不詳或故意含混,就傾向用「百搭」詞,自己接受,又免遭「抽稱」 ~

    英語詞典在做詞語釋義方面歷史較長,詞書數量也多,更有針對以英語為外語的使用者所設計的學習者詞典 (learner’s dictionary),自然比較體貼讀者的需要。另外,英語重形合,易循語法方向解釋,中文講求意合,構詞、造句形式變化太多,許也「先天不足」。

  11. 翻譯時,如果原文語焉不詳或故意含混,就傾向用「百搭」詞,自己接受,又免遭「抽稱」 ~

    是呀,雖然這許多時令人無法用上自覺最佳的詞語,但也無可奈何。

    英語詞典在做詞語釋義方面歷史較長,詞書數量也多,更有針對以英語為外語的使用者所設計的學習者詞典 (learner’s dictionary),自然比較體貼讀者的需要。另外,英語重形合,易循語法方向解釋,中文講求意合,構詞、造句形式變化太多,許也「先天不足」。

    我想除了「先天不足」外,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中文工具書不怎麼受到重視 — 今天還有多少人碰到音義不明的字詞時,還會乞靈於啞老師?

  12. 英語人常翻的英語詞典並不是我們非英語常用的 learner’s dictionary,他們用的一般詞典裏面沒有太多例證和語法說明,只有涉及外語的雙解詞典(像英法、英俄等)也會提一下語法和加一兩個例句。

    中文工具書的確不受重視,而且華語地區的漢語使用習慣不盡相同,難成權威。


回覆給Wordy 取消回覆

分類